1934年12月上旬,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突破了敵人設置在湘江沿岸的第四道封鎖線后,翻過老山界,分三路自東而西通過龍勝東北部。其中,中路為中共中央、中央軍委和中央政府機關組成的第一、第二縱隊,第八軍團第二十一、第二十三師和后衛第五軍團第十三師,左路為第三軍團第四、第五、第六師,右路為第一軍團第一師,總計3萬多人。
紅一方面軍長征過龍勝歷時十天十夜,征程90多公里,至同年12月14日全部進入湖南通道縣境。
那一年,蒙超1歲半。
1933年,蒙超出生在龍勝偉江鄉布弄村,從小就聽家里的長輩訴說著紅軍長征的事跡,事跡里的紅軍戰士也深深影響著他。
蒙超經常坐在這條長征路上,憶苦思甜。
雖然已經85歲,但蒙超的身手依舊矯健。 1949年,蒙超參加了桂北游擊隊,他想用自己手中的槍解放家鄉,也想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慰藉那些長征過程中犧牲的革命先烈。
兩年后的1951年,龍勝解放。蒙超也進入了當地的政府工作。
1993年,蒙超退休。
在家門口,蒙超拿著掃帚清掃紅軍當年走過的路面。
幾十斤重的石頭,蒙超也能麻利抬起來。 此后的25年,他都跟這條紅軍走過的長征路密不可分。
待在家里干著農活的蒙超,總感覺自己的身心都空落落的。有一天在自家門口清掃道路時,想起這條路就是當年紅軍長征走過的道路。后來,根據寨子里老人的回憶,蒙超沿著這條長征路又走了一遍,路上一些地方茅草叢生,一些路面泥濘濕滑,一些鋪路的石板歪斜晃動。他的心里瞬間又涌現出了當年參加游擊戰的那股豪情。
此后,這條長征路上便多了一個守護人。
如今村里很多人,都加入到了守護長征路的行動。
這里的很多石板,都是蒙超用雙手鋪起來的。 隔三差五的,哪里的石板松了,有他的身影;哪里的草密了,有他的身影;這一守護,就是25年。
如今的他已經85歲,鄉里和村里也都處處修通了整齊寬敞的水泥路,行走在這條長征路上的群眾也越來越少。但在蒙超心里,這條路就是自己干到死,也不會離棄它。蒙超說:“這是紅軍遺留給我們偉江寶貴的財富,因為紅軍,我們才得解放;因為紅軍,我們才得發展;因為紅軍,我們才得致富。”
因為蒙超的堅守,也感染了不少村里人,而這條紅軍長征路也逐漸變得熱鬧起來,每一個人都在為這條路默默付出著。只要路上有點什么問題,總有人自發前往修繕。
蒙超年紀大了,做不了多久就得歇一歇,然后喝上一口山泉水再出發。
走在長征路上,蒙超時不時會哼上幾句當年學的歌。 如今,蒙超已不需要三天兩頭去護路了,但他還是習慣性地背上背簍、扛著鋤頭在路上巡視,只為心里的那一份感激。
記者游擁軍 通訊員龍憲智 潘志祥/文 記者游擁軍/攝
|